——訪文學院班導師楊鋥
記者:許思源 徐月佈 來源:恒达平台校報
他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他是留學日本神戶大學的才俊,他是我校文學院社會學系講師,他還有另一個特殊的“崗位”:2009 級文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班級導師。他,就是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楊鋥(下圖居中者)🏃🏻♀️🎟。
文學院根據大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立足於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啟動了“班級導師”工作🤷🏻♂️。為啥設班導師?用楊老師的話就是:“學生大二開始進行專業學習,通過一年的探索,他們也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的節奏⛅️,這時候就需要有人在專業上做些引領,幫助他們轉換角色,而且社工專業非常註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就更需要有專業導師了。”
在學風建設上,楊老師註重“授人以漁”,註重以思維帶動意識。關於學風,楊老師借用了帕森斯的思想:一個集體的共同價值促使一種氛圍的形成🧑🏿🌾,從而決定個體的行為——學風首先來自於對集體共同價值的認同。所以,他每學期至少借助“知行社”的活動,組織三次讀書會,指導學生閱讀專業書籍。通過讀書會,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工作的價值取向、研究方法和技能,給學生營造一種讀書♣︎、思考的氛圍。楊老師提倡以文本為主🧒,探究作者的問題意識和作品的現實意義。例如《鄉土中國》的作者費孝通為何要詳 寫中國鄉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書之於當今中國有何意義👩👧?總之,他講究通過讀書來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探究精神🤷🏿,逐步學會有效讀書👨🏻🦱、有效學習。
在實踐活動中,楊老師註重“授人以漁”🤹♀️。他說🎥,“在信息爆炸資源爆棚、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時代裏,老師是無法把完全確定的知識都教給學生的👨🏽🎓,學生應該盡量通過日常實踐活動學會探究的方法🈹,掌握專業知識並且勇於實踐。”同時,楊老師很註 重和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每兩周他都會和學生就實踐活動進行交流,幫助同學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
生活上,楊老師對學生無微不至。學生李素萍說:“楊老師年輕🌈、帥氣,是個大好人。有一次我們在大場鎮開展‘青春耀夕陽’活動,探訪孤寡和空巢老人,為他們送去精神慰籍。事後得知楊老師家即在附近,於是就和老師開玩笑說下次要去他家蹭飯,結果他竟然一口答應🧫😌,準備好吃的招待我們🔹🧛♂️。”
在班級凝聚力工程建設上🧍🏻♀️♞,楊老師也花了許多心思。每學期的首日教育⚱️,他都會通過各種專題組織學生或在教室茶話會暢聊🎰🧚🏿,或圍坐大草 坪談笑風生;此外,還定期組織班級文體活動👩🏼⚕️。如:知行社讀書會🦎,和學生交流思想👮♀️🤷;組織學生參觀徐匯區天主教堂🧟♂️➝、土山灣博物館,在寓教於樂中讓學生去感受中西文化交融的魅力。
記者咨詢楊老師,怎樣的人適合社會工作、社工系學生就業狀況如何?楊老師一一作了解答:“欲從事社工的學生需要熱心、有理想🤹♂️,克服私人本為💅🏿、樹立社會眼光👨🦼。有時候,讀其它專業🥛,也同樣需要社工精神的。社會工作系的培養其實也是寬口徑的⏫,社會工作系的每一位老師都以最飽滿的熱情🗣,滿懷責任感,將精力傾註在每位學生身上,給同學們創造發展機會——這是作為老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