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文學院張寅彭教授
記者:薛凡 張文馨 裴寧 來源:恒达平台報
今年10月,我校中文系張寅彭教授所帶領的課題組獲得了“清代詩話全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記者在11月10日上午旁聽了張教授所帶領的項目小組召開的在立項之後第一次課題組會議,並對張教授本人做了采訪。
詩話全編 任重而道遠
張教授說,“清代詩話全編”重大項目的設立,是國家社會科學研究事業近年來持續發展的表現,張教授代表我校參與了競標📴,7、8月間組成團隊,進行了緊張的準備,9月底赴京答辯,10月10日正式通過了立項。“評審組的專家比較首肯我們分類編輯的體例,較通常編年的方式能更合理地處理好詩話文獻的復雜性。”
立項並沒有讓人松口氣,繁重而復雜的工作這才剛剛開始。“清代詩話全編”最大的難處在於一個“全”字🛀🏼。張教授計劃將清代詩話分為八類🚵🏿♂️,分別編輯、點校👱🏽♂️,而所涉及的資料預計將達到700餘種4000餘卷,工作量非常之大,所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是超乎想象的🧓🏿。在這過程中,首先要大家天南地北地奔赴全國各個省市收集資料🧛🏼👱🏻♀️,之後便是繁雜的統計點校工作。項目規定的時間是在五年之內,真可謂“任重而道遠”。
張教授帶領的項目團隊一共有十三名老師,來自復旦大學、華師大和上師大,而以我校文學院張教授所主持的“清民詩文研究中心”的老師為主體🤾🏿♂️。“我們的團隊和其他的團隊有些不一樣🧑🏿🎨,我們不僅是同行,而且都是熟人,以前有過很多項目合作🧑🏻🦯,因此是一個長期合作的團隊👩🏻🏭。這次有這樣的一個大項目🧗,我們就很自然的結合在一起了。” 而談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張教授認為,如此龐大復雜的一個工程,只有分成各個不同的部分,由大家分別進行,同心同德🤹🏽♂️,才能最終完成♧。
“這個項目,是把清代學術的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詩學”這個部分🪅,做了一次比較完整徹底的文獻整理工作🧙🏻♀️🙋♀️,這是這個項目的學術價值🧙♂️。做完之後▪️👦🏼,就對清代詩學的研究提供了比較完備的文獻材料🤘🏽,供學術界使用、研究和閱讀,相當於是一個基礎了🧙🏻♂️。那我想完成之後,對整個清代詩學的研究,會起一個很大的作用。”談及“清代詩話全編”這個項目的意義和影響♚,張教授如是說🌴。
興之所致 與文學結緣
無論從外表、談吐或是性情♨️,張教授都自然而然地給予我們一種“儒雅”的感覺。當我們問及張教授對用“儒雅”一詞來形容他如何看待時,教授大方地說,“許多人都這麽形容我🥖,但是自己知道⏏️,有時候性子還是比較急躁的🐟。”
且不論張教授如何評價自己,生活中的他亦處處顯露出大家風範。張教授愛好養花、畫畫、寫字🤞🏼,可以說是個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這與他天生的性情是密不可分的🧙🏼♀️。
談及如何走上文學研究的道路🚆,張教授將其歸於“興之所致”。“從小就喜歡寫文章🧘🏿♀️,老師讓我們寫文章就很高興,寫的文章被誇獎了就更高興。天生就是喜歡文學。”興趣是創造的源動力,這動力使得張教授幾十年裏始終如一,堅定地走在文學研究的道路上,並獲得了許多成就👩🚀🔩。
然而人生總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張教授也曾在文學的道路上遇到過瓶頸期🧑🏼🍼🔂。在曾經動蕩的十年歲月裏,熱愛文學的他失去了書籍的來源,也失去了老師的啟發,初三剛畢業就分配到單位工作🧝♀️。那時的他每天都進行大量的體力勞動,下班後往往疲憊不堪😏,但還堅持去區圖書館找書看。盡管這樣👨🏽🌾,能讀到的書仍非常的少。張教授笑稱,有次他自己去買了一套《史記》👩🚒,但卻看不懂🛗,於是寫信給郭沫若請教,卻石沉大海😵💫🛀🏿。十年滄桑過去🖲,他便立刻抓住機遇考取大學,從初中直接跳到大學🚫,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精讀經典 立己根本
如今的張教授已經歷過許多風雨,作為一名文學院的教授,他將自己的心血與成就盡心地傳授給了學生們⛹🏼♂️。凡上過張教授課的學生,都認為“其人非常儒雅ℹ️,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也很有趣味性。”而張教授也同樣給與了學生們許多建議🧑🏼🦱。
張教授認為,本科生進行文學研究🧆🏋🏿♂️,必須要有“精讀”和“泛讀”的區別。如今學生做到“泛讀”比較容易,因為學生的興趣廣泛☔️,精力也充沛。但是“泛讀”也要有所選擇👬🏼。拿清代詩學來說,做“全編”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研究有個完全的資料庫,使它們不至於丟失。但對於閱讀和研究而言👨👨👧,這其中仍有精華和糟粕的區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本科學習階段🖨,相較於“泛讀”🫏,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精讀”的意識和實踐👊🏻。“對於學者也好,對於本科生也好,都要有選擇的讀一些經典書籍,以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人生將來都要有一些精神的基礎的。拿中國的典籍來說⛏🏪,《論語》🍄🟫🤳🏻、《孟子》🍙、《史記》🔄👨🏼🦲,這些都是需要精讀的書📼,從中取到精華👨👩👦👦,作為自己的根本。”
張教授說👩🏽🍳,近百年來👨🏿,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精華被隨意丟棄👩🏽🔬🧎♀️,國人普遍造成了嚴重的精神斷層。近年來社會上逐漸有了重拾經典的風氣,而我們作為大學生,更要有此意識🧔🏽,好好規劃自己的學習。這幾年我校中文系也開設了一系列精讀課程🦹♀️💽,幫助同學們在老師的啟發下深入閱讀🤹🏻♂️。
滿意人生 公與私相承
風風雨雨幾十年,如今的張寅彭教授回首自己的過去,眼中有欣慰也有感慨:“我對自己還是滿意的🏄♂️,因為能堅持自己的愛好。而且這種愛好恐怕也不完全是停留在個人的興趣上🔠,往往是和各種比較大的學術的需求是有聯系的。也就是說公🤏🏼、私是比較平衡的。既有自己個人的興趣,也有比較大公的學術的需求。如果人生完全是私的也不好,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裏了🌎;如果完全是公的也要打個問號,就會完全沒有自我和個人了🙆🏿♂️。完全是公的看起來比較虛偽,我認為是不太可能做到的。我在無意中達到了一種公與私的平衡,這是讓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